两会上,测绘与导航领域院士专家的声音!
《测绘学报》
构建与学术的桥梁 拉近与权威的距离
杨元喜院士:助推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干北斗的人常说一句话:北斗的运用只受想象力的限制。在杨元喜委员看来,北斗引领汽车产业进入精准服务时代,只是北斗运用的一个方面。“米级定位服务的概念是什么?就是车子在公路上开,你不会选错车道,车道级误差都可以检测得出来,为整个交通管理、精准应用甚至精准农业应用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据杨元喜委员介绍,去年我国卫星导航产值1750个亿,北斗产业贡献率超过20%。今年肯定有更大突飞猛进的进步,比如刚才的新闻,就是多个行业共同利用北斗卫星信号,为用户提高米级定位与导航服务。
记者:作为一个普通驾驶者,现在用手机是否意味着已经使用北斗功能了呢?
杨委员:我估计用不了5年或者10年,只要中国产的手机,应该都有北斗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和时间信号。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打了一手完全自主的“中华牌”,成为大国强国的重要标志,现在已经覆盖一带一路沿线近30个国家,而它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
杨委员介绍说:“2020年要形成全球覆盖能力,2018年形成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这两年北斗的进展是突飞猛进的。”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叫北斗三号。今年是北斗三号的开局之年,也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局之年。今年,各种卫星载荷的研制、卫星定制都已经开始,也许今年4月份或者6月份就有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发射。一箭双星是主流,条件成熟就有一箭四星的可能。”说到北斗三号,杨委员的声调明显高了起来,他一连用了三个“获得感”来描述未来的北斗发展。
杨委员说:“如果有一天,中国的老百姓打开手机,是中国的北斗提供导航和时间信息,是不是很自豪!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指挥平台用中国北斗进行时间同步,用中国北斗提供的信号进行定位和指挥,整个国防会有获得感!更重要的是交通,我们的铁路、公路、航路,如果都用中国北斗,老百姓是不是一种获得感!”
这些年,关于北斗的应用消息应接不暇。4000套北斗报灾终端将在北京全境部署、北斗首次实现电力故障远程监控、上亿台手机里拥有北斗信号……中国的北斗正在一步步抢占更大的全球市场,一点点培育用户的依赖感。用杨委员的话说,总有一天“北斗不工作你会不自在”。
杨委员说:“如果真能把中国北斗用到极限,用到各行各业,老百姓对这些重大基础设施的获得感就会明显增强。金融、电力、交通等等方面,你可以想象,终有一天,大家对北斗会产生明显的依赖和获得感。未来,也会有这一天,北斗不工作你会感到不自在。”
作为政协委员,杨院士不断利用提案促使带动北斗的发展,这些关注国家安全的提案正在得到落实。“我曾经提过,核心部门、核心基础设施用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而不是GPS,比如国防、公安等,一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能力,用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系统是合适的,对国家安全是有帮助的,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落实。”
与此同时,杨委员还在不断呼吁构建统一的时间体系。他认为,这是国家主权问题。习主席今年有一个重要指示,要下大力气建好中国自主时间体系,科技工作者也正在落实指示,时间体系能为国防、国家安全、金融、电力提供统一的时间标准和时间终端。
叶培建院士:明年嫦娥四号奔月 2021年航天器探火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表示,探月工程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明年嫦娥四号探月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月球背面进行探测考察,意义深远。”
在今年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中,叶培建称:“最重要的是嫦娥五号在11月的发射奔月,如果这一步实现了,这将是中国无人探月三步走的圆满收官。”作为“嫦娥一号”工程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表示,国内航空航天有关部门现正在探索火星探测器的研制工作,预计2020年将发射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然后经过7个月的飞行,至2021年飞抵火星进行科学探测,“在这次任务当中完成对火星的全球观测,这在全世界是第一次。不过我们还要走得更远,我们未来还要走向木星,向太阳系里更加遥远的地方发射飞行器。”
叶培建心系航天事业他透露,今年他向全国政协提交两份提案,其中之一便是关于如何把中国从航天大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探索火星等星球的科学性原理,“在太阳系八大行星当中,火星是最近似地球的一个行星,根据现在人们对火星的认识,火星经过改造后人是可以生存的,因此在太阳系里面,最可能人类宜居的星球就是火星。”
与此同时,谈及当前国内高校教育问题,叶培建认为有关部门需重视并提高高校讲师们的职位待遇,让大学讲师们能够安心扎根讲台一线,教书育人,“目前高校科研人员待遇普遍优于大学讲师,而我认为最应该提高待遇的是面向教学第一线的讲师们,他们自己有知识,还能够表达出来,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这种能力和素质。”
叶培建还指出当前高校扩招与学科建设方面也存有问题,他认为高校可以分为大学、学院、职业高等具有不同侧重点的院校类型,这样便于学生们接受具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教学,“另外一些大学的系科设置比较保守,教学方法很落后,需要大力调整,以此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
崔敬忠研究员:“北斗三号”星载铷原子钟现已全部实现国产化
2017年中国计划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7月前后将发射首发星。中新社记者3月1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北斗三号”首发星热试验任务已顺利完成,加电测试满4个月,面向发射进入“全面备战”。
根据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首先在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成了由14颗组网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
2015年以来,中国成功发射5颗北斗全球导航试验星并完成试验验证,基本固化“北斗三号”卫星状态。根据计划,2020年前后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卫星研制任务能否圆满完成,直接关系到全球组网建设计划的进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10所研究员崔敬忠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北斗三号”星载铷原子钟现已全部实现国产化,技术指标亦有大幅提升,时间精确度每日误差小于2纳秒,导航定位精度优于1米。
记者了解到,“北斗三号”组网星工程研制需要具备快速研制、密集发射的组批能力。卫星研制单位借鉴“生产线”管理模式,今年进一步推进流程优化,同时确保无质量问题发生。
崔敬忠委员表示,“北斗”独有的短报文功能将在“北斗三号”中得以延续。他期待“北斗三号”在全球导航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及推动全球化过程中服务世界。
(来源:央广网、中国新闻网、未来网)
更多精彩内容:
武汉大学千人计划陈锐志教授和柳景斌教授团队普适导航与空间认知研究组重点资助博士后、终身教职研究员岗位招聘
知识 | 地球上最匪夷所思的64大地质景观:有幸一睹,三生有幸!
论文推荐|姚宜斌:2011年电离层和太阳活动指数的准21.5天振荡分析
博士论文摘要|魏钜杰:极化SAR影像海面船只目标自动检测方法研究
权威 | 专业 | 学术 | 前沿
微信投稿邮箱 | song_qi_fan@163.com
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测绘学报」,关注我们,长按上图二维码,关注学术前沿动态。
欢迎加入《测绘学报》作者QQ群: 297834524
进群请备注:姓名+单位+稿件编号